成为新一代许愿池 网友喊话雷军生产一下相机
包括前边讲的发债、PPP,还有国有资产的清理,包括债务的重组,甚至开发性金融,或者是政策性金融会不会要做一些支持?甚至中央转移支付会不会加大力度,甚至包括给一带一路一些政策,甚至还有其他的一些做法。
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的57个项目要加快建设,今年再开工27个项目。因此,我们的7%不仅不算低,而是名列前茅。
以汽车市场为例,当大城市堵车现象越来越严重时,就只好采取限购、限号等措施,这对汽车市场的成长肯定会带来直接影响。记者:春节前后,关于中国赴日游客抢购马桶盖和电饭煲的新闻意外地成为热点,甚至引起一些人对世界工厂为何做不好一个小小马桶盖的反思。记者:根据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前两个月第二产业中制造业投资10851亿元,增长10.6%,去年全年是13.5%,数据出现了下滑。这就好比在长跑途中放慢速度,调匀气息,为的是能够跑得更快更稳,为未来发展蓄力筑基。还有一个数字让我印象深刻:2014年出境旅游超过1亿人次。
记者:既然7%的目标有了,那么在经济面临增速放缓和下行压力之下,如何实现目标就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记者:从普通大众的视角来看,7%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影响吗? 张立群:近几年保民生、保就业的成效已然显现。三是影响了社会稳定,近年越来越多引发社会不稳定事件均与环境污染有直接关系。
工业化到来,改变了生产条件,突破了生产要素的地域和空间限制,新技术不断涌现,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不少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可以达到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生过5次高通胀,虽然每一次导致通胀的因素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高投资后往往就是高通胀,随后就是紧缩投资,治理通胀,经济陷入不景气,然后通过高投资启动经济增长,如此循环往复、恶性循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过程。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已到极限 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从1979年到2012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8%,创造了世界奇迹。然而在高速增长的背后,也暴露出传统增长模式不可持续的严重问题,已经达到经济增长极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矛盾没有因为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减少,恰恰相反,各种社会矛盾愈益凸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分配不公,只注重做大蛋糕,忽视分好蛋糕。发达国家有能力投资,但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没有投资需求。由此,新常态不仅仅是新挑战,更是新机遇、新天地要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促进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实现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调速换挡是要把高速增长转换为中高速增长,而不是把高速挡转换为零挡,更不能转换为倒挡,停滞和倒退没有出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值得探讨。从消费时间段来看,假日消费持续升温。从高耗能来看,据世界银行数据库提供的数据,我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已经由1990年的6.97吨标准油下降到2011年的2.74吨,但仍然远远高于全世界1.81吨的水平,不仅远高于发达国家而且也高于印度、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
有些地方环境污染严重,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已到极限 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从1979年到2012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8%,创造了世界奇迹。
因此,世界经济总是在不断增长的,即使遇到经济危机,经济增长呈现短暂停滞甚至负增长,但长期来看,全球经济仍然呈现一条在波动中向上倾斜的曲线。农耕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生产要素主要是土地和劳动力,人们运用简单工具从事生产,产出量自然受到限制,每年能够有1%的经济增长率就相当了不起。
我国发展面临三期叠加矛盾,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推动经济在稳定增长中优化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矛盾没有因为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减少,恰恰相反,各种社会矛盾愈益凸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分配不公,只注重做大蛋糕,忽视分好蛋糕。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动力出现了新变化。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红利,如近于无限供给的劳动力数量、低廉的土地供应等已经或正在消失,客观上要求深化改革,创造新常态下的新的红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战略布局引领下,中国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引擎,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回旋余地,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巨大韧性。传统的过度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公平分配导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越来越多,已经到了极限。
这既能补短板、惠民生,也有利于扩需求、促发展。从投资需求来看,投资力度更加适度,投资方向更加合理,投资主体更加多元。
然而在高速增长的背后,也暴露出传统增长模式不可持续的严重问题,已经达到经济增长极限。从投资来看,自2003年以来,我国的投资率都在40%以上,其中2011年达到48.3%,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一年,也是全世界投资率最高的国家。
就消费需求而言,在一定时期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人们的消费需求难以出现大幅度变化,比如吃饭,每天有三顿饭即可,不可能每天都吃四顿饭、五顿饭。就是要降低资源、能源等消耗,提高产出,以较小的成本换来更高的收益。
由此,新常态不仅仅是新挑战,更是新机遇、新天地。况且还要受到收入限制,即使有消费需要也难以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就投资需求而言:欠发达国家或地区有投资需要但无力投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时的讲话 投资增长乏力,新的消费热点不多,国际市场没有大的起色,稳增长难度加大,一些领域仍存在风险隐患。从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来看,最终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消费率进一步提高,消费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愈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生过5次高通胀,虽然每一次导致通胀的因素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高投资后往往就是高通胀,随后就是紧缩投资,治理通胀,经济陷入不景气,然后通过高投资启动经济增长,如此循环往复、恶性循环。由于酸雨、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和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导致土壤污染越来越严重。
同时,人们消费欲望又是无极限的,在低层次的消费需求被满足之后,必然产生高层次的消费欲望。另一方面,受到需求制约。
新常态下,新的改革红利正不断释放,不断引领经济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早在1972年,著名经济学家丹尼斯·米都斯公开发表了《增长的极限》,提出了国民经济的指数增长极限、污染极限、技术的副作用等值得警醒的问题。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从世界经济发展史可以看出,每一次经济增长的极限都被新的增长元素突破,农耕文明时代的经济增长的极限因工业文明融入新的增长元素突破,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的极限又被生态文明时代融入新的增长元素突破,世界经济总是在不断克服旧的矛盾或要素制约中实现新的增长。欧元区自1992年以来没有一个年份经济增长率超过3%。
三是影响了社会稳定,近年越来越多引发社会不稳定事件均与环境污染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我们要以速度的适度降低换来效益和质量的大幅度提升,换来国民经济更加可持续增长,我国的农业、工业、服务业都将实现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乃至高端。
在经济发展上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传统的过度依赖高投资、高耗能、高污染的增长模式确实不可持续,已经达到经济增长的极限。